首页 人物百科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字子瞻,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被誉为“千古第一文人”,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同样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同列于“唐宋八大家”,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苏轼的父亲 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 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 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在某种程度上说,苏东坡也是一位集儒释道三家文化之大成者。

宋神宗执政时期,经常问大臣们:“李白和苏东坡谁更厉害?”有人说李白,有人说苏东坡,宋神宗笑了笑说:“李白和苏东坡的才气都非常之高,但是李白没有苏东坡的学识广博。”的确,苏东坡琴棋书画诗词乐,样样皆通,但苏东坡之所以能成为让中国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千古第一文人”,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他本身和在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乐观精神和旷达胸襟,用一句话来表明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就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苏东坡的精神和胸怀,已经融化到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苏东坡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年少有为、仕途不顺、黄州修炼、东山再起和再遭贬谪。苏东坡在二十岁时跟随父亲参加科举考试,因为文章写得精彩绝伦、超乎想象,差点成为状元。为什么说差点成为状元呢?因为北宋的考试采用的是“糊名制”,主考官欧阳修看不到考生的名字,以为这么高逼格的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得,为了避嫌,就给文章作者排了第二名。后来知道是苏东坡后,主考官欧阳修和副考官梅尧臣一直认为:此人文章日后一定大行于世!

欧阳修可以说是苏东坡的贵人,经过他的一再提携与举荐,苏东坡的作品可以说是洛阳纸贵。正当苏东坡要在官场上大展才华之时,他的母亲、父亲却在几年内相继去世,他和弟弟苏辙也不得不回乡守孝。当苏东坡再次还朝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啦。苏东坡因为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改革派的强烈报复,苏东坡深感不安,于是主动申请外调,苏东坡的环球之旅从此刻开始。苏东坡先后赴浙江杭州、山东诸城、江苏徐州、浙江湖州任职,在地方任职期间,他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苏东坡的人生转折点在他上任湖州知州后到来了。苏东坡在呈给皇上的《湖州谢表》,被改革派抓住了把柄,说他“愚弄皇上、包藏祸心”,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于是苏东坡被逮捕,押往京师,受牵连者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东坡在案件中甚至动过自杀的念头,甚至当时皇上也有杀他之心,但最后还是他的政敌王安石救了他一命,王安石劝宋神宗:圣朝不可诛名仕!这真是“败也王安石,成也王安石”。历经103天的牢狱之灾,苏东坡终于重见天日。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东坡被降职到湖北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个职务既无实权又无薪水,为生活所迫,苏东坡带着20多位家人在城东的一块坡地上开荒种粮种菜,“东坡居士”的雅号由此而来。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法大部分被废除,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得到重用,苏东坡被招还朝,时来运转,一路高升,三个月后即成为知礼部贡举,离宰相的高位仅一步之遥!但接下来剧情的发展肯定让你大跌眼镜,苏东坡这个耿直boy居然开始反对其保守派的废除改革的做法,于是受到两派共同排挤,苏东坡见势不妙,又一次主动申请外调,又一次来到杭州。此后苏东坡又辗转多地任职,最远被贬到过海南儋县。宋徽宗继位后,大赦天下,苏东坡北归途中,病逝于江苏常州,享年六十五岁,谥号“文忠”。

纵观苏东坡一生,他的文学成就要高于其他成就,特别是在宋词的创作上,可以说是自成一派,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将一起通过学习十首苏东坡诗词,来读懂他跌宕起伏、乐观洒脱的一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