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知识

民国十七年是哪一年?内蒙中西部的大灾荒

绥远省(今内蒙中西部)地处高原,属中温带大陆性气侯,全年降水较少,且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因而旱灾频繁,亦易暴雨成灾。此外,风、虫、雹、冻等灾亦多。在1926~1930年连续5年的旱涝大灾,使得灾民遍地,饿殍遍野,其状极惨。


民国16年(1927年),降雨量约35毫米;民国17年(1928年),雨季降水量仅 50毫米。几年的大旱,使得百姓初开始还能勉强,后来就靠吃野菜、树皮、树根、挖田鼠等度日了。

据绥远省赈济会的一份调查记中说:“大旱之年,人民始以草根树皮充饥,续捕麻雀野鼠果腹,后已无法搜罗。老幼尽果犬腹,少壮流为盗匪,卖妻鬻子,悬梁投井,种种惨状,不一而足。”这正是对本境灾害的描述。


1928年(民国十七年),春夏大风亢旱,田多荒芜,入夏又遭雹灾,是年小米每斗2. 5元以上。再加兵匪不绝,农民弃家进城者甚多。初尚可度日,至后城乡并饥,生路已绝,城市贫民死者亦多,横尸相望,其状极惨。到冬天灾民增至80余万。是年自秋至冬售卖妇女,仅途经雁门关的即有17000余人。

萨托二县农民挖食田鼠致疫,死者总计不下万人,西逃甘肃者3万余人,包头为绥西重镇,交通便利、聚集灾民亦多。被卖的妇女,由火车东运者每日有上百人。


是年,包头杂疫(赤痢)流行,持续半年之久8至12月即死亡 410余口。10月,萨拉齐县沙尔泌村发生鼠疫,后又传至托克托县。

而民国18年(1929)的旱、涝、地震之灾更使得灾情雪上加霜,民不聊生。

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四日上午,归绥、托克托、清水河各县同时地震。以归绥所属的毕克齐镇受灾较重,附近百里内,摆度甚大,为时约五分钟始止。次日又震,达二十余次。震中位置即毕克齐东南沟子板一带,约6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旧房大部分倒塌,新房震裂,村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民国十八年的塞外广大区域,从春到夏,滴水未落。临近秋天,始才下雨,补种不久,异想不到立秋后塞外广大区域普降大雨,连续下了五天五夜,引发了山洪暴发,归绥、包头、萨县、托县、五原、临河、集宁、凉城、丰镇、陶林等十县全部受灾。晚秋作物被水淹没,田庄房屋被水冲毁,一些未被水淹的田苗,又经风吹霜冻,全部死掉。


各县受灾民众没有栖身的地方,更没有一点充饥的粮食,山野间到处都是剝树皮、挖野菜的人群,灾民们的生活异常艰苦,到后来,“煮草为食者人皆誊为上富”。为了活命,捕麻雀、捉野鼠、剝树皮、挖野菜、剜草根、割死人身上肉吃的比比皆是,甚至上吊自杀或服毒自杀被视为很平常的事。更不堪设想的是还有人吃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当时流传着“外甥不敢登舅舅家的门”的顺口溜,意思是外甥到了舅舅家,不是被卖掉就会被吃掉,有去无回。


绥、包一带,大雨引发黄河决口。大、小黑河暴涨。雨大又引发山洪暴发,山水顺着洪沟,直接冲进归绥城里。大水还把归绥新城的东城墙冲毁丈余。

归绥县县长在发水的第一天,即八月二日,就归绥县政府附近的情况,向绥远省建设厅发了份快电,说:“山洪暴涨,河水澎湃,职府后马维林家被水冲毁正房六间,马棚三间,损失什物甚多。又民人王同锁菜园地七、八亩亦被淹没。上年小西街西口所修大木桥倒塌,甲子桥东头全行溃决。职府房屋墙壁坍塌十余处”。


托克托平地皆水,田地被淹,房屋倒塌,一片汪洋,数月后才退。贫苦百姓无法生活,整村的灾民拥入归绥城内,街巷为之堵塞。

和林格尔先旱后涝,8月底又遭霜冻,全县受灾土地5500顷。各县乡民每家每日一食,麻糁、糠秕都是难得的食品。


饥民千百成群,遍布城乡。6月,美国记者斯诺曾到萨拉齐采访,他写道:“一个身体干瘪的年轻女子,她正使劲地往一个小土包里挖洞,期望寻到树根。”“许多街道的两旁挤满快要饿死的男女老幼,他们有的坐在房屋的门口,有的坐在街边的石上,有的坐在残垣的断壁上,有的无力地躺在小河里。”“我们走过三个除了缠腰布以外全身一丝不挂的尸体,他们俯卧在大街上…”在民生渠工地上,那些竞然还能做工的灾民的形象是:“他们确实只剩下一把骨头了,骨头外边绷着一层薄得几乎透明的肌肉······在锁骨下悬挂着两只软弱无力的路膊,就象谷地的稻草人身上插的枝条一样。”


中秋节前后,又连续数日刮起大风,象寒冬一样。天降严霜,于是庄稼经风吹霜冻,颗粒无收。特别是绥东五县最为严重。

民国十八年绥远省境内的土匪活动也异常频繁,猖獗。他们攻城破县,杀人放火,四处抢掠,无恶不作。广大民众本来在天灾之下已经是奄奄一息,现又不得不为逃避土匪而在冰天雪地里奔波逃生,毙者极多。

天灾加人祸,逼得许多灾民不得不卖儿卖女卖老婆,以求生路。是年,人贩子大发横财。据《绥远通志稿》载,仅山西的人贩子,半年就“鬻出妇女三千余,男女小孩千余”,。当时在“人市”上一个妇女卖200元左右,一个孩子10元左右。


而连年的旱灾使粮食价格暴涨(约平时3—5倍)。这更加重了灾民的负担,使得更多灾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灾情直到民国19年(1930)秋才得缓解。

此次灾情据绥远官方1929年统计:全省灾民约150万人,其中归绥县104722人,萨拉齐县207683人,包头县97875人,和林县113170人,托县109 627人,清水河县44000人,武川县61 419人,丰镇22万人…


大灾中,绥远省民间和官方相继成立了赈灾机构,进行了一些赈灾工作,(如在各县城开粥棚,以工代赈、放赈粮款等等),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和收到了一些效果。使得大部分灾民虽不得温饱,但得以逃生。

民国18年发生在绥远省广大区域的大灾荒,至今仍是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