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辽宁特产有哪些,这些特产不要错过,快看有您家乡的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水土也会有不同的独特出产。地方特产不仅体现了不一样的风情,也蕴涵了当地人的智慧和汗水。在辽宁省的黑土地上,有很多特产,今天我们介绍几种。
这些特产里头,有您家乡的吗?
辽宁特产之沈阳老龙口酒
老龙口白酒,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老龙口酒前身为义隆泉(后改称万隆泉)烧锅,创始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酿造历史悠久。因烧锅地处清朝龙兴之地的“龙城之口”,后来酿出的酒被称为“老龙口”白酒。清初所酿白酒多贡奉朝廷,曾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帝10次东巡盛京(沈阳)的御用贡酒生产地,素有“大清贡酒”之称,流传有“飞殇曾鼓八旗勇”之赞誉。

老龙口窖藏白酒
“老龙口”拥有东北建造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连续烧酒时间最长的老窖池群,这个窖池群从清初建成至今,一直在连续使用从未间断过。历尽三百多年的沧桑,“老龙口”一直在原地、原池酿酒,这在东北地区绝无仅有,即使在全国也比较罕见。可以称之为“关东第一窖”。

辽宁特产之阜新玛瑙
阜新是玛瑙之乡,玛瑙文化积淀深厚,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出土了用玛瑙打制的刮削器,以及玉器、石器等,说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玛瑙和使用玛瑙的人群。从辽代开始,阜新民间就有采集、挖掘、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玛瑙成为宫廷贡品。


精美的玛瑙雕件
玛瑙属二氧化硅的胶体溶液,由于所含微量原素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其花纹形态千差万别,品种繁多,绚丽多姿,溢彩流光。阜新玛瑙雕刻的艺术特色为“巧、俏、绝、雅”。玛瑙工艺品创意独特,构思奇妙,雕刻精细,分人物、鸟兽、花卉、素活、水胆玛瑙制品五大类。每件作品造型别致,料质纯正,细腻精湛,俏色点缀,唯妙唯俏,栩栩如生,真可谓巧夺天工,令人叫绝。
在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将阜新玛瑙雕列为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辽宁特产之抚顺黑木耳

单片黑木耳
抚顺黑木耳,产地位于抚顺县。2011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抚顺黑木耳为独特的单片黑木,耳形似“碗”状,背面绒毛短而少,暗灰色,耳面黑褐色,平滑有光感,色鲜、肉厚(耳片厚1.7mm左右)、单鲜耳小(直径一般为45mm左右),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质,能促进胃肠蠕动,降低食物脂肪,阻止血液中胆固醇沉积,对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被营养学家誉为和“素中之王”。

黑木耳——“素中之王”
抚顺县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单片黑木耳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在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名优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最受欢迎农产品”。
辽宁特产之大连刺参与皱纹盘鲍

大连刺参为参中珍品
大连海参,产于大连沿海的一种刺参,又称灰刺参、海鼠、海黄瓜,是一种名贵海产动物,为海产“八珍”之一。海参种类有“刺参”、“婆参”、“梅花参”、“方刺参”、“秃参”等,其中尤以“刺参”为参中珍品。清乾隆年间赵学敏继编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有“海参辽产最佳,吴、浙、闽、粤者肥大无味”之论述。此种海参体壁肥厚,肉质细糯,刺多而挺,色泽有黄褐、黑褐、纯白和灰白等多种。大连刺参生长于大连沿海约15米深的独特环境中,肉厚、饱满、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养生人士喜爱。
辽宁特产之盘锦大米
盘锦大米,辽宁省盘锦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盘锦市地处辽河下游入海口,土地肥沃,水质环境优越,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所产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加工品质好、理化性质好、食味品质好、卫生品质好五大特点而成为响誉全国的优质产品。
辽宁特产之耿庄紫皮大蒜

耿庄紫皮大蒜
海城市耿庄镇出产的紫皮大蒜,是辽宁省的特产之一。耿庄大蒜蒜头肥大,蒜瓣清晰均匀,辛辣味浓,蒜汁粘稠。捣出的蒜泥可保持一昼夜不泄汤,不变味。
早在清顺治时期,耿庄大蒜就曾是献给皇帝的“贡蒜”,至今已有300多年种植历史。该蒜分瓣清晰,蒜瓣晶莹,每头蒜紫皮包裹的蒜瓣,不是四瓣,即为六瓣,故有乡间民谣赞誉紫皮大蒜:道士穿紫袍,头上长绿草,六仙拱一柱,出地变成宝。耿庄紫皮大蒜最早在海城市耿庄镇薛家堡子一带栽培,到20世纪开始大量栽培,目前已拓展到周边的东四方台、望台、南台等镇广泛种植,栽植面积已发展到2万余亩,产量2000万公斤。


辽宁特产之清原龙胆

“清原龙胆”是指产于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的龙胆草,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东北生长的龙胆草又称北龙胆,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其药用成份是龙胆苦甙。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龙胆草是当地特色药材,品质优良,龙胆苦甙含量高于药典规定入药含量的5-9倍,除了大量野生生长外,归圃人工栽培早在20世纪后期已经开始。到21世纪初,已有3000多人掌握了较为熟练的种植技术。龙胆草已成为清原中药材种植的支柱品种。全年产量可达1000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

辽宁特产之南果梨

南果梨属辽南特产,果实色泽鲜艳、果肉细糯、爽口多汁、风味香浓,深受国内外友人赞誉,素有“梨中皇后”之美誉,是不可多得的能与新疆库尔勒香梨、山西贡梨以及原产于日本的水晶梨等诸多梨中珍品相媲美的稀有梨种。
南果梨属秋子梨,采摘期在每年的九月初,平均单果重在50至75克左右,最大单果重可达170克。刚采摘下的果实清脆甘甜,需经一至两周时间的后贮(俗称“困梨”),待果肉软化时,芳香四溢,闻之欲醉,方显现南果梨色泽、口感、气味绝佳之本色,此时食之为最佳时节。

成熟季的南果梨
南果梨的主产地为辽宁省的鞍山,海城,辽阳,岫岩等地,原始发源地为鞍山市千山区大屯镇英不落村(原海城市大屯镇英不落村),迄今为止,唯一可考证的一株数百年的南果梨祖树,仍然生长在英不落村的后山上,

辽宁特产之连山关刺五加

连山关刺五加,是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连山关镇生产的刺五加。刺五加因具有药食两用性,其嫩茎叶可食用;叶可制茶;根、茎、果、皮均可入药,并具有神奇的疗效和补益功能。
在中国医药学中,刺五加作为药物广泛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的功效,久服之能“轻身耐老”,与它药配伍亦可“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另据雷教著《炮炙论》记载,五加皮有“阳人使阴,阴人使阳”的作用。国外专家曾对人参及其近缘植物刺五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证明了刺五加和人参有着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辽宁特产之喀左陈醋

喀左陈醋
喀左陈醋,辽宁省喀左县特产,该产品采用古代秘方和传统酿醋工艺,利用深井矿泉水和优质高梁,固态发酵,加之上好的紫砂陶缸陈酿经年而成。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喀左县,地处辽西大凌河上游。因久远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景观而被誉为“塞外明珠”。陈醋是喀左传统的民族工业之一。它创产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历史悠久。清康熙、雍正年间,山西运家兄弟在大城子开办烧锅、酿酒、酿醋,渍制酱菜作坊,商号“大成裕”。清光绪年间,喀喇沁王每年向宫廷进贡时,大城子陈醋被列为贡品之一,故又称“贡醋”。从此大城子陈醋驰名关外,畅销临近府城,远销东北及全国各地。

喀左陈醋品味独特,入口绵软,甜酸爽口,回香醇厚,无杂邪味和刺激口感。陈醋含16种氨基酸,钙、锌、铁等无机物,葡萄糖和酯类香气,具备几十种生理调节功能以及降血脂血压,美容养颜,解毒杀菌,减肥长寿等保健功能。因此又有"营养醋"、"保健醋"之称。
喀左陈醋多次被国家评为部优、省优,名列中国三大名醋。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喀左陈醋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