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大学老师待遇(大学教师的薪酬与岗位职责)


一、大学教师这个群体的特殊性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3所,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97.78万人。2023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74所,比上年增加61所。全国共有高等教育专任教师207.49万人,这表明中国大学教师的从业人员数量相当庞大。众所周知,大学教师的从业人员还可以细分很多:

大学教师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1. 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职称和资历的不同,可以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级别。(这是大学教师队伍的主要群体,上课,带学生)
  2. 兼职教师:可能来自其他高校、研究机构或行业界,他们在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兼职进行教学或指导工作。
  3. 客座教授:通常是学术界或行业内的知名专家,被邀请到高校进行短期或长期的讲学、指导或合作研究。
  4. 特聘教授:高校为了特定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发展,特别聘请的高层次人才,可能全职或兼职。
  5. 访问学者:来自国内外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学者,到高校进行一定期限的学术交流、研究或教学活动。
  6. 研究生助教:在读研究生,通过协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如辅导、实验指导等)来获得实践经验和经济资助。
  7. 教学研究人员:专注于教学方法、教学技术、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8. 行政人员:负责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如教务管理、学生事务、科研管理等。(有很多双肩挑的教师)
  9. 技术支持人员:提供教学设施、实验室、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10. 图书馆员:负责图书馆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支持教学和科研活动。
  11. 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非常重要的队伍)
  12. 国际教师:在国际学院或项目中工作,负责国际学生的教育和文化交流。

这些人员共同构成了大学教师从业人员的多元化团队,他们各自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职业劳动具有一些显著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更新速度快:大学教师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学术研究和知识发展,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很多大学担任上课的教师要求博士学位,甚至还要看出身、专业和年龄)
  2.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大学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需要进行学术研究,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后面会分析,具体的职级和岗位职责)
  3. 高度的自主性: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和教学内容。(上课教师基本上不做班,但是大量时间在学校实验室或科研工作室)
  4. 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大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未来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现在是指导学生终身负责,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责任重大)
  5. 职业角色的多样性:大学教师可能同时扮演教师、学者、专家、顾问等多重角色,需要在不同角色间进行切换和平衡。(这个身份在高校里面,一般20%的老师才有机会或资格,甚至比例更低,大多数还是上课)
  6. 持续的专业发展需求:为了适应教育和学术界的不断变化,大学教师需要持续进行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各种培训,继续学习、资质能力培训每年都要有)
  7. 伦理责任:大学教师需要遵守学术伦理和教育伦理,以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言谈举止,思想品德,做大先生不易)
  8. 社会服务:大学教师常常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如提供专业咨询、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等,将学术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俗称横向课题或其他社会活动,这个群体也很少)

这些特殊性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同时,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受到教育政策、学术环境和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二、大学教师聘任的要求

很多大学都是校院两级管理,以明确校院两级管理权限和职责为基础,采用多模式人员聘用制度。比如教师、管理人员、辅导员、专职实验人员四支队伍不同聘任的条件和绩效考核任务。

学院在学校授权下,根据学院特点,制定学院发展规划,围绕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内容,独立自主开展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完成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接受学校指导、管理和监督。(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要求,制定学院人事制度实施办法,各个学院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

大学教师的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大类。其中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岗位分为教研系列、教学系列、研究系列三种类型;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又分为实验实习、教育辅助、公益服务三种类型。

以教研系列为例(绝大多数教师为这个系列),教师岗位分为12 个等级,分别称为教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级岗,其中四级和七级分设a\b\c 三档。教师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正高四级及以下为学院聘任,一二三级为学校聘任)、教师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教师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教师十一至十二级为初级岗位。教师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比例为20∶35∶45。

教研系列:主要从事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学生指导和高水平研究工作,产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每年需保证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数,为本科生上课为基本要求。(各级别岗位聘任职责有具体数量的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每个学院不同)。

每四年一个聘期,并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细节,也比较复杂)。具体每一级的聘任要求就不展开了(三部分,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公益工作)

三、大学教师的薪酬

大学教师的薪酬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基本工资:这是教师薪酬的基础部分,通常根据教师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

岗位工资

薪级工资

  1. 课时费:根据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量来计算,不同地区和学校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标准。这个一般学院自己测算,在完成教学工作量基础上,超课时才有,而且封顶。
  2. 科研项目费: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时,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这个结题后可以提取绩效,但是绝大多数老师没有科研)
  3. 各类奖金:包括但不限于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论文发表奖等,这些奖金与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表现紧密相关。(这个和后面的绩效在一起,俗称年底工作绩效,是一笔测算复杂,数额比较多的收入,部分老师甚至比年工资还高,提现了多劳多得,能者多劳,按照贡献二次分配)
  4. 绩效工资: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评价、科研成果等进行的绩效考核后发放的工资。(这个绩效工作与前面的职级有关系,如副教授五级的绩效系数和副教授六级的系数不同,每一级每月差600-1000元不等,大家可以自行计算了)
  5. 津贴补贴:可能包括住房补贴、餐补、交通补贴等,这些补贴旨在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这个有,但是不多)

误餐补助

交通补贴

物业补贴

采暖补贴

全勤奖

工作津贴

市府/薪补

工资性补助

津贴补贴

加班工资

通讯补贴

  1. 公积金和社会保险:教师作为正式职工,会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公积金和社会保险等福利。这个就是前面我发的微头条。
  2. 年终奖:一些学校会在年末根据学校的财政状况和教师的年度表现发放年终奖。

这个就是绩效+学校下发的特殊奖励(比如安全奖,每年几千不等)

  1. 其他收入:如兼职授课费、学术报告费、咨询服务费等。(这个就看个人能力了,也是往往影响教师收入最大的部分)

当然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薪酬制度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薪酬构成和数额会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相关政策而有所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