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育?美育是美术教育的意思吗?
美育≠美术教育
近年来,美育已经被艺术专业和特长教育相混淆。美育和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并无关系,也不专对任何专业领域。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最基本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曾说过:“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
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季羡林先生曾经在他的随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大家只注重实际,小学的美术课、音乐课常常被数学英语课占据;因为注重实际,认为花钱带孩子去音乐厅、博物馆、艺术展,还不如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因为注重实际,缺乏审美教育,正在悄悄地将我们的下一代,变成彻头彻尾的美盲......

著名的小提琴家靳海音老师认为:“美育是一种长期、系统的教育,它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的,它是让人们获得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应用在任何行业和生活场景中,是能够让人的一生受益匪浅的基础能力。”
我们不妨用齐白石的虾图来解释一下美育的意义。

生物学家看到虾,会从虾的生理结构分析,来阐释其生物规律;厨师看到虾,则会考虑如何烹饪才更美味;而齐白石作为一名画家,他要通过色彩、线条结构,把握虾的生动外形,进而带领观者去领略某种蓬勃的生命力,让人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获得感情上的满足。让人们有能力去体味虾图背后的这些旨趣,才是美育需要达到的目的。
缺少“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就无法理解“白发三千丈”的夸张艺术,也无法理解《西游记》中梦幻般的神魔世界。当眼中只有一个现实世界,只有追逐的分数、成绩、奖牌的时候,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内心也会变得越发贫瘠。正确认识美育,摆正接触“艺术”的初心,是美育教育开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