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灰蒙蒙的《日出·印象》,为什么让观者有清新、希望的感觉
放眼整个艺术史,任何题材的绘画作品都存在着审美趣味、 创作技法和情感表达这三个要素,不同的作品又有着不同 的“观看之道”。

莫奈(Claude Mone)的《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的开山之作,它的出现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性因素对它的影响。而解读这幅作品,也要站在19世纪以印象主义为首的“先锋派”向传统艺术全面宣战的角度来观看。
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法国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发生很大变化,此时的画坛中依旧存在着僵化思维。不愿被束缚的莫奈开始了大胆的创新,
在追寻光与色的理想 上,《日出·印象》的出现让以克劳德·莫奈为首的印象主义画家 们名声大噪。不可否认,这幅作品在艺术史的长河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追寻光与色的理想上,《日出·印象》的出现让以莫奈为首的印象主义画家们名声大噪。不可否认,这幅作品在艺术史的长河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日出·印象》是以海平面为中心呈不规则的四角形构图,整个画面的边缘没有明确的边界线,产生了以画为中心无限延伸向四周的错觉。
在这个篇幅不大的画面中,大海占了整幅作品的三分之二,与天空融为一色。近景的小舟与远景的轮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随着时间的流逝,小舟逐渐被雾霭笼罩,初升的橙红色太阳已然从海平面升起。

在人们的认知中,蓝、紫、灰 都属冷色,把这样的颜色安排在一起经常会给人以忧郁与压抑之感。但是,以蓝、紫、灰为大面积色调的《日出·印象》,却使观者产生了清新、希望的感觉。
究其原因,不得不说这幅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色彩与笔触。画面中,海平面之上初升的橙红色太阳,以及太阳倒映在海里的余晖,同画面的整体灰色的色调有着强烈的对比。另外,在这幅作品中莫奈直接忽略了物象明确的轮廓线,运用跳跃、放松、自然的笔触,把每一个点、线、面组成了自然的过渡。同时,每一个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笔触,或涂或点,形成了层次充盈、富有空气感的颜色。

这种处理画面的方式区别于印象主义之前的流派,它力求物象有着明确的一笔或几笔颜色,表现分毫不差的边界。也就是从这幅画开始,印象主义真正登上了艺术史的舞台;同时也意味着,这衡量几个世纪画家作品美丑与否的标准之一的笔触规则,从此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