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和以色列开火的黎巴嫩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北部和东部毗邻叙利亚,南部与以色列接壤。
国土面积1万平方公里,还不如中国北京大,是亚洲最小的国家之一。

海岸线200多公里长,主要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当今黎巴嫩沿海生活的人们有个独家秘笈,就是用一种海螺制作欧洲阔佬们痴迷的紫色染料。

在那个时代,紫色是皇权的象征。
这种紫色染料的希腊语叫腓尼基,所以最早的黎巴嫩人也被叫作腓尼基人。
比布鲁斯是腓尼基人的发源地,比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都古老。
腓尼基人当时都居住在沿海城市,每个城市构成一个独立的城邦国家。

雪山

国土南北狭长,南部最窄处仅32公里。
这是一个山地国家,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全长169公里,最高峰海拔3083米。

因为山顶常年积雪,黎巴嫩的字面意思是白色,还拥有很多著名滑雪场。

在东部与叙利亚交界的地方有个东黎巴嫩山脉。
两山之间有个长177公里的贝卡谷地,是黎巴嫩主要的农业区。

虽然地处中东,但受怡人的地中海气候影响,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是一个没有沙漠的中东国家。(什么是中东点这里 什么是地中海气候点这里)
黎巴嫩水资源相对丰富,有些山区年降水量甚至可以到2000毫米。
腓尼基人酿造的葡萄酒在公元前5000年就已经响彻整个地中海,今天贝卡谷地是葡萄主产区。

雪松

黎巴嫩山区生长着一种珍贵木材——雪松。
雪松木质坚硬、不易腐烂,是建造船舶的首选材料。
腓尼基人用雪松造的战船是地中海爆款,希腊和波斯帝国打仗的时候双方都在使用。

腓尼基人也搭乘用雪松制造的船舶走向漫漫航海路。
虽然黎巴嫩地区港口条件一般,南部的提尔(Tyre,今苏尔)、西顿(Sidon,今赛达)、贝鲁图斯(Berytus,今贝鲁特)很快成为的海运和商业中心。

早在公元前2700年,埃及古王国时期,腓尼基人就同埃及开展了贸易往来。
腓尼基向埃及主要出口雪松、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从尼罗河流域进口黄金。

腓尼基人作为航海达人,不仅建立了通往欧洲和西亚的航道,还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几乎整个地中海海域,塞浦路斯、罗得岛、克里特岛等建立殖民地。
公元前9世纪,在今突尼斯的北端建立了迦太基殖民地,成为今天地中海重要的港口。

直到今天,雪松作为腓尼基人顽强无畏的精神象征,依然印在国旗和国徽上。

文明

和大部分中东小国同样的命运,黎巴嫩的早期历史就是在帝国夹缝中讨生活。
从公元前800年到400年,腓尼基城邦分别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统治过。
有的城池几次被毁,无辜百姓涂炭,成千上万战败的腓尼基人沦为奴隶。
但在短暂的和平时期,腓尼基人依旧创造出了不朽的文明。
早在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22个字母的表音文字就已在比布鲁斯通用。
随后通过腓尼基人的航海和通商而流传到希腊,逐步演变成希腊文和拉丁文,是今天西方文字字母的祖先。

黎巴嫩城市赛达被誉为是天文学和数学哲学家的故乡,很多希腊先哲的老师都是赛达人。
提尔的马里纳斯是第一位用经纬度标注地名具体方位的地理学家,被认为是数学地理的创始者,有一个月球环形山以他命名。

基督教

公元前4世纪末,腓尼基城邦被合并到叙利亚省,转入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成为罗马帝国的臣民。
基建狂魔罗马在黎巴嫩内陆城市巴勒贝克改造了腓尼基人的神庙,成为今天世界保存最完整古罗马遗迹。

正当罗马帝国如日中天之际,一个新的宗教——基督教在帝国的边远地区巴勒斯坦诞生了。
基督教诞生后很快就传到了黎巴嫩的提尔和西顿,公元56年,在提尔已经有了基督教教会,后来成为基督教主教的驻地。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唯一以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阿拉伯国家,人口占40%以上。

一种诞生于叙利亚的非主流教派——马龙派是黎巴嫩的主要教派。
因为长期被其它宗教迫害,马龙派躲在山里从事地下活动,卡迪沙山谷就是他们的圣地。

穆斯林

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的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公元636年,阿拉伯部队占领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地区,黎巴嫩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在历史长河的长期交汇和融合中,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黎巴嫩阿拉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阿拉伯语是官方语言。

一直到后来的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都是黎巴嫩地区的主要信仰。
除了信仰传统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外,黎巴嫩还有6%的人口信仰德鲁兹派。
德鲁兹派是一种精简版的伊斯兰教派,当然,很多穆斯林觉得他们是冒牌货。
德鲁兹派要求精神上信仰真主就可以啦,不需要清真寺、不需要祷告,还可以使劲喝酒吃猪肉。
最迷的是教徒死后还要在中国转世。

复杂

古代黎巴嫩的山区交通闭塞,经常会出现权利真空的情况,从而诞生了大大小小的不同教派。
现在黎巴嫩共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两大宗教的17个教派,是世界上宗教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当地有句俗话,如果有三个黎巴嫩人,就会出现三个教派,并且各自拥有民兵武装。

因为教派利益盘根错节,一言不合就热火朝天地干仗。
历史上经常发生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仇杀、教派与教派之间冲突。

一战结束后,黎巴嫩被法国包养了20多年。
二战期间,看法国歇菜,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黎巴嫩有过一个短暂的高光时刻。
经济增长强劲,旅游业蓬勃,商业繁荣,被称为东方瑞士,首都贝鲁特被叫作小巴黎。

内战

1948年以色列建国,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40万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至今都是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历次巴以冲突中,作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北方邻居,黎巴嫩深受其害。

1964年6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诞生,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巴勒斯坦难民,纷纷加入,伊斯兰教各派出于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同情,支持巴解组织。
巴解组织每次在以色列搞袭击,不好惹的以色列军队就杀到黎巴嫩疯狂报复,南部居民在双方的军事较量中,沦为难民逃亡北方,今天贝鲁特生活着3万南部难民。
为此,黎巴嫩的基督教教派痛恨巴解组织给国家带来的战争灾难。
两大教派截然相反的立场,再加上美国、苏联、伊朗、叙利亚这些大国挑唆,导致1975至1990年爆发了一场持续长达15年的内战。

内战期间经历了6任总统,其中2位被暗杀。
美国和苏联出于其在中东争霸的需要,对两大教派的争斗时而暗中支持,时而出面调停,致使内战停停打打,久拖不决。

内战造成黎巴嫩死亡人数超过10万,另有10万人左右因伤致残,至今黎巴嫩男性数量远少于女性。
黎巴嫩经济崩溃,支柱产业旅游业也受到致命打击。

近些年,因为中东战火,只有600多万人口的黎巴嫩收留了160多万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以及苏丹的难民。

在各方力量盘踞下,曾经沃野千里的贝卡谷地,成为今天世界第四大毒品种植基地。(什么是毒品点这里)

离开

在内战中,有40万黎巴嫩人离开自己的家园。
可能是继承了祖先腓尼基人航海经商的基因,今天世界各地的黎侨和黎裔人数1500万人左右,远远超过本国人口。
其中,巴西最多700万人,美国第二,300万人。
黎巴嫩人是天生的商业奇才,买卖做得风生水起。
在商业、服务行业工作的人基本能够提供阿拉伯语之外的英语和法语服务,很多学校都是开展双外语教学。

本来做饭就比较用心,又受到法国人影响,虽然都是撸串吃大饼,但没有阿拉伯饮食的江湖气息,走得是又贵又精致的法式风情。

今天高级黎巴嫩餐厅也随着黎巴嫩人四海为家遍布全球。

希冀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诗中写到,我有我的黎巴嫩,连同其中的种种梦幻和希冀。
今天的黎巴嫩,虽然弹孔废墟随处可见,但国家已经逐渐从战争阴影中恢复。
清真寺和基督教堂相敬如宾,穆斯林黑袍和沙滩比基尼共舞。

世界各国游客又重新回到这个美丽的宝石海岸,今天旅游业收入占黎巴嫩GDP的10%。
其中,在沙特、约旦和日本这个三个国家最受欢迎。
几千年以来,黎巴嫩人的命运被帝国、宗教、战争这些世界上最繁杂血腥的争端摆布。
难民营四处可见,百公里之外可能就是战场,但首都贝鲁特却拥有全世界最潮的夜店club,最时尚热辣的帅哥美女。

可能是司空见惯的炮火让人们对于生命和生活充满了洒脱无畏的勇气,人们在战争留给国家的一片狼藉上歌唱。
虽然这是不同的神明护佑的土地,但人们的命运却死死地缠绕在一起。
黎巴嫩就像插在中东沙漠里的一支玫瑰,百转千回,沧桑妩媚。
穿过千年前人类最古老的风帆,愿雪山海岸抚平战争之殇,和平女神永久眷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