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过年有哪些风俗习惯(过年习俗大盘点)

一直对春晚包饺子没什么感觉,在我们那,没这个习俗。今天就来盘点下,全国各地过年都有哪些不同的习俗,可别就知道包饺子啦。

首先,我们来看看东北地区的春节习俗。

在东北,春节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最有趣的当属“年三十包饺子”的环节。哈哈哈,没错,包饺子就是这来的。在东北过年,家家户户忙着包饺子,因为饺子象征着丰收和团圆。当然,饺子本来也好吃,别问我喜欢吃什么馅的,问就是猪肉荠菜。

而“守岁”,则是东北人在除夕夜最重要的一件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烤火、说笑话、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传说是守年兽,年兽又叫岁,所以也叫守岁。守着它,防止它来袭搞破坏。年兽有个弱点,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家家户户贴红色对联,放鞭炮,吓走年兽。守完这晚,年兽就走了,所以又叫过年。大家为庆祝年兽走了,到处贺喜,就叫贺新年。

可惜,在专家的建议下,对联不让贴,影响市容;爆竹不让打,影响环保。我们的年,在专家的建议下,终于没年味了。估计现在的小孩也不知道年兽的故事,再以后,可能要到历史书中查找对联和爆竹的踪迹了。

说回东北习俗,除守岁包饺子,此外,春节期间,东北人还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以及“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这些习俗全国都是适应的,相信全国没哪个地方不贴春联放鞭炮的,当地不让搞那是后话。

再来说说华北地区的春节习俗。

在华北地区,过年时家家户户要“扫尘”,意为驱除瘟疫、祈求干净。“扫尘”也是有讲究的,我们那里是除夕这天进行。把家里里面面打扫一遍,也叫除旧迎新。这天可累了,忙上忙下,可看着家里焕然一新,也很有成就感。

此外,过年时人们还要“贴春联”、“挂灯笼”、“燃放爆竹”等,而且庆祝活动通常会持续到元宵节后。想到这,想起一部经典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讲的好像就是华北的事。看来,不仅过年,平时也有这习俗啊。

华北人过年时的“吃团圆饭”也非常有特色,大家聚在一起,享受团圆的时刻,并祈求来年丰收、平安。吃团圆饭的时间每个地方也不同,有的讲究中午是正餐,有的讲究晚上是正餐。不管哪个时候吧,重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江南地区的春节习俗,也就是我们那。

在江南,春节的习俗则更为柔美。家庭主妇们会在春节前“晒鱼干”,以祈求家中渔船平安、鱼肉丰收。毕竟江南号称水乡,水道纵横,勤劳的人们靠水吃水,鱼也成为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春节期间,人们则会“贴春联”、“挂灯笼”、“燃放爆竹”等。此外,还有“赏花灯”、“吃年夜饭”、“拜年”等活动。赏花灯估计是江南特色,当然还少不了猜灯谜。

最有趣的习俗当属“舞龙舞狮”,这一活动在江南地区尤为盛行。我们那也不例外,年前村子里早早就开始准备做龙了。到过年时,村子里派些壮小伙,在大街上舞龙,那叫一个风光。有时遇上几个村子的一起舞,相互不让行,为此还吵起来。后来怕有伤和气,就不让弄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西北地区的春节习俗。

在西北地区,春节庆祝活动则更为简单而纯粹。家人团聚后,会一起“贴春联”、“挂灯笼”、“燃放爆竹”等,然后“包饺子”等。

此外,西北人还会“舞羊皮鼓舞”,这应该是特色,我们那是没听过有这个。在西北,这一活动在过年时尤为热闹,象征着新年吉祥、幸福。

每个地区的春节习俗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些习俗既体现了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底蕴,也展现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所以啊,过年不止包饺子,还有好多的习俗呢。而这些习俗,都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要过年了,大家说说,你们那还有什么习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