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旅游景点——清凉山
清凉山位于延安城区,隔延河与宝塔山、凤凰山相望,山势高耸俊俏,景区内共有石窟37处,大都开凿于宋代;清凉山道教合一的圣地,道观始建于隋代,兴盛于明代,经过了多次重修,目前这里正在修建太和山道教文化交流中心;清凉山是以宋代石窟寺为主体的佛教艺术宝库;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央印刷厂、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共新华通讯总社、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新华书店等所在地,是新闻事业的发祥地和摇篮。
清凉山有宋代石窟寺为主体的佛教艺术宝库,其中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也有位于清凉山山顶的太和山道观。现已开放的有:释迦洞、三世佛洞、弥勒洞、睡佛洞、桃花洞、药王庙等。范仲淹诗曰:“凿山成石宇,馋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陈毅诗曰:“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万佛洞:宋代石窟之最,洞内四壁及东西屏柱上雕有神态各异的石佛11014尊。
月儿井:过诗湾便到了悬空高耸、小巧珑的印月亭,它像一只雄健的骛鸟,凌空俯瞰。游人登亭凭栏探身俯视,一钩弓月从井底涌出,故称“月儿井”。
范公祠:在印月亭南侧。祠左右矗立两个“望延亭”。祠中有范仲淹在延州抗御西夏时的戎装像。两边墙壁上镌刻着范仲淹的名词佳句。祠堂门匾额上有“宋朝人物第一”6个大字,对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太和山道观:位于清凉山山顶,道观始建于隋代,兴盛于明代,经过了多次重修。目前这里正在修建太和山道教文化交流中心。
《解放日报》社旧址:位于清凉山东侧山麓,《解放日报》社旧址大门的门额上。
清凉山是佛教艺术宝库,其中宋代石窟之最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清凉山道教合一的圣地;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新闻及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新闻事业的发祥地和摇篮,新华书店也诞生在这里;清凉山隔延河与宝塔山、凤凰山相望,山势高耸俊俏,清凉山公园内树木葱郁,地势陡峻,风景宜人。
历史故事
万佛洞
清凉山的万佛洞开凿于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皆有造像或维修。万佛洞主要有四个石窟,规模宏大,借山势而凿。窟内石柱上和四壁雕有形态各异的石佛万尊,其石刻艺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历代名人骚客、有识之士的赞赏和爱护。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写《清凉漫兴》四首,赞其为“凿山成石宇,馋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
庙会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太和山道观有传统庙会,届时清凉山会变得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