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后一个帝国是哪个(探究“四大帝国”结构的本质 )
在西欧中世纪的史学界里,一直存在一种名为“四大帝国”的论点。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它都是西欧各国历史编修的主要运用原则。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曾经国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辉煌极盛的罗马帝国时代迎来终结,从此欧洲再也没有了大一统的帝国。
随着巨人的倒塌,众多民族瓜分罗马帝国的领土,整个西欧社会陷入了分散与混乱的环境中,这就是著名的中世纪时期。
那么,西欧史学界的“四大帝国”结构原则从何而来?在漫长的中世纪时期,它又是怎么被运用的?

“四大帝国”的理论由来
很多国家或者地区的史书编修虽然都是源自历朝历代的官方历史档案,但在一开始,它们也都是从上古神话与宗教传说的记载中演变而来。
比如中国的《史记》就记载了大量至今都无法被证实的中国上古神话,而印度更是被誉为一个“没有历史,只有神话”的文明古国。
西欧的历史编篡工作也是这样,被他们奉为史书编写原则的“四大帝国”理论,其实就来自于他们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典——《圣经》。

《圣经》不仅是一部传播宗教教义的书籍,还记载了犹太民族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的历史资料,并且还带有一定的未来预言言论。
在《旧约圣经·但以理书》中,就记载了一段有关但以理的梦境。但以理是一位出生在古巴比伦王国的犹太族历史名人,凭借他的聪明才智,曾为巴比伦和波斯两大帝国效力。
在这段记述中,但以理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四只长相奇特的神兽从海上而来,有一只像狮子,有一只像熊,有一只像豹子,还有一只长着十个角,看起来十分狰狞恐怖。

梦境中的但以理感到了一种压迫带来的恐惧,他问梦中站在他旁边的人此为何意。那人告诉但以理,这四只神兽代表的是世界上上即将兴起的四大帝国。
但以理醒来之后,将四只神兽与四大帝国的梦境告诉世人,这便是中世纪西欧各国史学界们信奉的结构原则由来。
当然,通过对当时实际历史状况的分析,这个神话故事出现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旧约圣经·但以理书》成书于公元前165年左右,时值生活在今天中东一带的犹太族人反抗塞琉王朝的战争,很有可能这是当时犹太人为了鼓舞军心,以所谓上天神谕的名义而编造的故事。

就像中国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起义军领袖张角提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一样,古今中外只要是想对抗官方政府,就必须拿出让人们信服的证据。
尤其是在科学教育落后的古代,神话故事中彰显的所谓天命于此的思想很适合被造反势力拿来使用。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任何政权必然会经历盛极而衰、新旧交替的历史观。与我国提出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观念异曲同工。
犹太人的这一方法也被后来的一些政权借用,比如罗马帝国兴盛时,曾将自己也纳入神兽行列,也就是“五大帝国”。

当然,由于与《圣经》所述存在明显的冲突,教徒们并不认为罗马帝国是预言中的第五帝国。但又因为罗马帝国强大的势力影响,统治者们又将罗马取代了此前四大帝国之一的希腊,强行跻身其中。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四大帝国”的描述存在明显的神学色彩,但罗马统治者们却对这种说法非常青睐。毕竟,谁都想让自己的政权名正言顺。
后来,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让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走向落幕。而根据“四大帝国”的理论,罗马将会是统治世界的最后一个帝国。也就是说,当它消失于历史长河之后,世界将迎来末日。

中古西欧“四大帝国”原则运用
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实际动乱分裂的历史情况,西欧人对于中世纪历史的记述总体偏向于黑暗。西罗马帝国崩塌之后,欧洲大陆结束了奴隶制的历史,开始向封建社会体制过度。
但是,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像《旧约圣经·但以理书》中记载的那样,在第个四帝国也就是罗马帝国覆灭之后,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反而是一个新的政权在罗马人的领土上崛起,它就是后来欧洲大陆上很多国家的起源——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国土包含了现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存在了将近四百年,为整个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这个与《圣经》记载不符的现象,当时西欧以基督徒为主的史学界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一尴尬的局面。
于是,他们索性不在官方史学上承认法兰克王国的存在,而是坚定地认为它就是罗马帝国的延续。
也就是说,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界并不认为法兰克王国取代了西罗马帝国的政权,而是将它作为西罗马的一部分。
加上东边的拜占庭帝国,面对这个早已沧海桑田的时代,西欧基督徒史学家们却固执地根据“四大帝国”的理论,强行将它们绑定在罗马帝国的历史时期里,提出这不是政权的交替,而是转移。

这也就是所谓的“罗马不灭论”,其实从严谨的历史学来看,这是一种十分不尊重历史史实的荒谬论断。
按照这些基督徒史学家们的历史观,只要地球一天不毁灭,那他们生活的土地无论经历多少次政权的变迁,他们都只承认罗马帝国的存在,其他统统算作一种权力的转移,甚至连罗马的统治根基都动摇不了。
很明显,这种自欺欺人的论断并不能改变历史已经发生变化的事实。可是,就连当时的法兰克王国统治者、神学家等贵族利益阶层,同样信奉“罗马不灭论”的说法。

虽然贵为封建社会的人上人,但他们也信仰基督教,对《圣经》记述深信不疑。在很多底层民众渴望脱离苦海时,这些高高在上的人却放不下手中的权力和利益。
无论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还是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封建制,虽然相对来说后者比前者有所发展,但是本质上都存在压迫与剥削。而站在剥削阶级的角度,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世界末日的来临。
“四大帝国”一旦一个接一个的走向覆灭,那么根据《圣经》的说法,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天崩地裂。因此,他们也不承认罗马帝国已经毁灭,而是依然存在。

从早期的中古西欧史学界对于“四大帝国”论点的态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当时的人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底层民众。
他们虔诚地信仰基督教,认为主终有一天会带他们脱离苦海。但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法兰克王国,他们始终是受压迫和剥削的人。
换句话说,不管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有没有覆灭,他们都在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们其实更渴望“四大帝国”的时代都已经结束,这样他们就可以迎来世界末日的洗礼。
这不是毁灭,而是新生的开始,他们将从此走向“上帝之国”,让自己的灵魂获得幸福和自由。

第二部分是中古时期的史学家们,他们为的是守护信仰和基督教的正统地位。
在那个时代的欧洲,宗教并不只有基督教一种,伊斯兰教和佛教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来全世界,基督教的地位在中世纪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时候,一旦作为基督教圣典的《圣经》里出现了难以令人信服的纰漏,那很容易引起信徒内部的波动,导致宗教的权威丧失。
因此,为了守护他们心中屹立不倒的圣十字,这群史学家们就必须想办法让“四大帝国”理论的准确性延续下去。即便明知是在强词夺理地自圆其说,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

第三部分就是作为上层人士的统治贵族和神职人员,他们是法兰克王国身份和地位最高的象征,同样也是对基督教最虔诚的拥护者。
他们十分明白,如果连自己都不再相信并守护这一宗教信仰,那么其他人就只会让它的权威性变得越来越低。
若果真如此,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失去统一的思想管理,进而动摇统治的根基。而且正如前文所说,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他们也不愿意相信帝国会迎来末日。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承认他们的权力来自于罗马帝国,会以最快速度获得人们的支持和信任。他们是神学角度上的合法继承,而不是非法夺权。

但是,现实终究不是神学能够左右的。由于长时间的内战与分裂,法兰克王国真的迎来了政权统治的末日。
公元843年,历史上著名的《凡尔登条约》签订,曾经统一的法兰克王国被一分为三。三个独立的国家开始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最终成为了现在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如此一来,新的历史发展局面更不能维系《圣经》中关于“四大帝国”的说法,新的理论挑战正在等待着公元九世纪以后的西欧史学界,他们该如何应对?
万变不离其宗,在新的历史时期,西欧史学界依然坚持罗马帝国权力转移的说法。

其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表达方式,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国王或者皇帝明明是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或是其他国家的君主,却被统统冠以“罗马皇帝”的称谓。
如果说在法兰克王国时期,罗马尚且是一个由统治者继承的前辈帝国。那么到了后来的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等封建王国统治时期,罗马已经成为了一个神圣历史的代表。如果放在我们国家,就好比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以秦始皇的名号自居。当然,我们并没有这么做。

但是有一点在我们国家的封建历史中却是一直流传下来的,那就是对于儒学思想的正统传承。西方也是一样,由于君权神授的存在,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界都以《圣经》中的理论为正统思想,“罗马皇帝”的神圣名号也就保留了下来。
法兰克王国分崩离析之后,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德意志政权最先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权力转移,德国人加冕为“罗马皇帝”。德意志史学界认为,罗马帝国的精神被上帝转移到了他们身上,他们是唯一合法继承罗马帝国的政权。
“四大帝国”的历史论点最终承袭了八百年,直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四大帝国”结构原则的启示
当我们了解完中古时代西欧人的史学观,不难发现,所谓的“四大帝国”结构原则,其实就是他们对于宗教和政权正统的一种维护手段。
从中,我们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一条,那就是这种历史记录方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的严谨性来说,“四大帝国”的结构原则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这种历史研究可以被放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史学发展的初期,但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实属是有些夸张。
在与欧洲中世纪同时期的中国,我们的祖先已经对编年史和记传史的记述方式使用得非常成熟,历朝历代也都设置了专门的史官。

而且,“四大帝国”的结构原则打破了断代为史的记述方法,强行追求罗马帝国的政权延续,刻意模糊了欧洲奴隶社会和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时代界限。
盲目依据《圣经》中但以理的神学观念,忽略了历史发展的客观现实,对于后人学习了解这段历史制造了障碍。
作为官方的历史资料编纂,由于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中古时期的西欧史学界在主观层面过度地对君权神授、承袭罗马帝国精神的政权进行了华丽修葺。
就像罗马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但作为它的继承者,法兰克王国和德意志、意大利等国家却远远没有这样的疆域。

通过后来的历史研究发现,西欧中世纪留下的关于时代的记录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编造了很多并不存在的历史故事,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的盛名也并不如他们自己粉饰的那般美好。
但是,“四大帝国”的历史记述也并非只有弊端,它毕竟是出自一个世界上信徒人数最庞大的宗教,出自一部被无数人奉为神书的《圣经》。
比如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它所强调的人人平等观念。在《圣经》的教义中,世界上并不存在民族和种族的区别,更不存在他们之间的互相歧视,而是所有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奋斗。

“四大帝国”的理论中同样在饯行着这一思想,无论是罗马人、法兰克人还是后来的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他们都被容纳为“上帝”的子民,不存在狭义上的地域和人种的区别。
因此,只要是有能力统治这片地区的政权,都可被视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也就是天选的君主。
但是到了法兰克王国分裂之后,新兴崛起的德意志却曲解了这一观念,让其变成为己所用的思想管理手段。他们认为,国家的主体日耳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是上天选定来统治其他民族的。甚至提出,世间的人应该先听命于德意志,再听命于上帝。

日耳曼人将《圣经》中人人平等的教义改变为德意志至高无上,只有德意志才能带领上帝的信徒们脱离苦海。也许,民族独立的思想确实优于绝对广义下的众生平等,但不应该是这种自立于顶峰的思想。
不幸的是,这一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后来,二十世纪工业革命的德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先后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
不仅是德国,所有从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中分裂发展出的政权都急于强调自己才是《圣经》中预言的第四大帝国的血脉延续,以此来推行政策并宣示主权。

结语
中国的第一部史书是春秋时期的《尚书》,相传由儒家圣人孔子著成。它成书时,《圣经》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记录。但二者之间的区别却并不是历史时间的长短,而是后世的重视和使用。
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时期,虽然也存在各种宗教信仰,但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却始终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
但是在大陆的另一边,欧洲人却将宗教融于政权统治之中,看似相辅相成的君权与教权之间,其实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冲突。
为了缓和二者的关系,“四大帝国”理论的提出和使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权衡,让灵魂信仰上的宗教与现实世俗中的君主政权结合起来,以达到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延续下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