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时节在江南:六首著名的江南风景的诗句,感悟那江南的诗情画意
就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名句“杏花时节在江南”写得那样,当我第一次来到江南的时候,正值杏花盛开的时节,那杏花微雨的江南,让身处北方青岛的我大开眼界。

那次,我到过美丽的南京、无锡、苏州、杭州,还有上海,在十天的时间里,我冒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迎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领略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江南有诗情:唐朝诗人戴叔伦在《苏溪亭》里写道:“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宋朝诗人陈与义讲述:“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江南有画意: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日日》里描绘:“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宋朝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 刻画:“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笔者精心选取了谢脁、杜牧等著名诗人的六首江南诗词,一起来感悟那江南的诗情画意吧:
一、江南有青年才俊渴望成功的梦想:
谢脁字玄晖,南北朝时期萧齐著名的文学家,他出身贵族世家,富有文才,《南齐书》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因他曾任宣城太守,故后世称他为“谢宣城”。
永明八年(490年),随郡王萧子隆担任荆州刺史,他素来赏识谢朓的才能,因此给予谢朓最优厚的礼遇,他立刻升迁二十七岁的谢脁为镇西功曹并转文学(官名)。仕途的顺利,让年轻的诗人对功名事业和前途充满了强烈的自信心。

这年的八月,在和萧子隆一起赴荆州的途中,他意气风发地写下了十首《鼓吹曲》,这首《入朝曲》是其中的一首。
《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江南一带美丽富饶,女子美丽清秀,金陵曾经被许多帝王作为都城。弯弯的河道中流淌着碧绿的河水,城中盖起了一座座朱红色的高楼。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绿荫遮盖住流经宫苑的河沟。
舒缓的笳声、轻密的鼓声伴随着送我入城的华丽车辆。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前途都可收入到囊中。

江南一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金陵(今江苏南京)更是有着“六朝古都”之称,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曾在金陵建都,确实像谢眺所说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南有青年才俊渴望成功的梦想,在这首诗中,谢朓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对句描绘了金陵的富丽繁华,表达了他立身朝堂、心系功名、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江南有怀才不遇者无奈的惆怅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二十六岁时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后,他的大半时间是供职于江南,足迹遍及扬州、宣州、黄州、池州、杭州、湖州等地。

在杏花盛开的时节,也就是临近清明、寒食的时候,杜牧宦游在江南,而他的家乡却远在长安。杜牧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有家不能回,想祭拜先人而不能,只能停留在这杏花烟雨的江南。仕途的挫折、对先人的缅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使他写下这首《寓言 》: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仲春时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太阳落得迟了,白昼随之变长了,杨柳也吐露出点点新绿。在这样美好的春天里,我看看自己的影子,是如此的孤独,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憔悴,心里面不禁自惭形秽。为什么我总是郁郁寡欢、落寞惆怅呢?是因为我此时身在杏花时节的江南啊。

诗的题目《寓言》,就是寓情感抒发于景物描绘之中的意思,全诗抒发了杜牧怀才不遇、身不由己而惆怅无奈的凄凉心绪。尽管杏花烟雨的江南很美,却掩饰不住杜牧的惆怅与忧伤。
三、江南有一位老人温馨的回忆
白居易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江南,后来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忠州(今重庆忠县),还曾担任过杭州、苏州的刺史,他对江南非常熟悉和喜爱,江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六十六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他来到洛阳这个北方城市居住,却时常回忆起美丽的江南,便写下三首《忆江南》:
《忆江南》三首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风景如此美好,我曾经非常熟悉。春天到来之时,太阳从江面上冉冉升起,阳光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艳,这春天的江水碧绿得如同那蓝草。这怎能不叫人怀念江南?
江南的美好,给白居易留下了温馨的回忆,直至暮年,这位老人依然是记忆犹新。
四、江南有情歌王子痴情的梦乡
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一代名相晏殊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继承了父亲优秀的文学天赋,作为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晏几道的词构思巧妙、语言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曲婉,尤负盛名。
晏几道有两位好朋友,沈廉叔和陈君龙,他经常去这两人的家里做客。在宴席上,自然少不了歌女们曼妙的歌舞,因此晏几道认识了沈廉叔和陈君龙家里名为“莲、鸿、苹、云”的四位才貌俱佳的歌女。

在宴乐之间,晏几道展露着自己的才华,为她们写出一首首深挚婉曲的新词。她们则以婉转动听的歌喉、曼妙婀娜的舞姿阐述了新词的意境,默契的配合使晏几道与她们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
后来,晏殊去世,晏几道家道中落,沈廉叔和陈君龙也先后离世,他们府中的歌女也都天各一方,再也未曾与晏几道谋面。
昔日的美好时光,时常出现在晏几道的回忆和梦中,更出现在他的一首首深情的词作里。在思念小苹时,晏几道写下了名篇《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曾经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走入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可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没有遇到离别的心上人。梦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来之后,惆怅不已。于是晏几道提笔写下一首《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想给你寄信,诉说我的相思,却不知你在哪里,雁去鱼沉,信又该寄往何处呢?无可奈何地缓缓弹筝想抒发离别的情绪,可是移遍筝柱也难以把怨情发抒。

晏几道是一个以梦写情的高手,在他的词集《小山词》里,写梦境的词就有57首之多,大约占他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这首词以江南梦境写相思,将情歌王子相思的一片痴情表达得真挚感人、酣畅淋漓。
五、江南有朋友间最深情的相思
王维多才多艺,是一位全才。他不仅被唐文宗誉为“一代文宗”,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在音乐上的造诣也非常高深。据说,王维在刚出道时,岐王李范让他用琵琶为玉真公主弹奏了一曲《郁轮袍》,玉真公主听得如痴如醉,立马成为王维最忠实的粉丝。
二十一岁那年,王维进士及第,他被授予的第一个职务就是太乐丞,也就是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的官员,直接负责管理皇家宫廷乐队。

皇家宫廷乐队的领军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氏三兄弟,老二李彭年善舞,老三李鹤年善歌,老大李龟年是一位音乐奇才,唱歌、乐器、作曲无一不精通。王维和李龟年认识后,作为真正的知音,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靠卖艺为生,王维则滞留在长安。在春日的一天,王维突然想到江南的相思树该枝繁叶茂了,自己的老朋友现在怎样呢,于是王维提笔为李龟年写了一首诗: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在收到这首诗后,被王维的深情所感动,他立刻精心为这首诗谱上曲子,亲自编排演唱,结果是火得一塌糊涂,迅速红遍了全国各地,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金曲。
六、江南有游子对父母双亲的担忧
元朝著名的散曲家徐再思曾经在外漂泊多年,在秋日的一天,徐再思孤身一人栖宿在旅店里,窗外秋雨绵绵下个不停。雨水打落了梧桐的树叶,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更是让徐再思增添了无尽的郁闷忧愁 。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往事如烟,对家乡、对妻子和父母双亲的思念使徐再思夜不能眠,从而酝酿出这首反映江南游子思乡的著名元曲:
《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徐再思借雨抒情,巧妙地连用三个相同的数词和量词,真切细腻地道出了他因思乡而断肠的心理感受,为接下来要表达的游子思乡做好了铺垫。
全曲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凄美哀愁,感情真挚自然,读后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有一种情同身受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