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的意思和出处(寓教于乐真的可行吗?)

“寓教于乐”这一词我们常在电视广告中听到,而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偶尔会被一些教育者提出。寓教于乐这个道理讲出来我们都懂,可是孩子真的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能在娱乐中学习到知识吗?我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想大家所理解的狭义的“寓教于乐”就是把娱乐融入学习,让孩子学得轻松,更易理解吧。其实这不是寓教于乐最原本的涵义。要解释“寓教于乐”是错误的,笔者想首先阐释一下这个词语的来源和最初目的。“寓教于乐”一词来源于一本书中,古罗马诗人理论家贺拉斯的《诗艺》。寓教于乐是把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是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请注意,是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边玩边学习课本知识! “寓教于乐”思想对1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正是因为“寓教于乐”本身的涵义和来源这么高大上,才招引了一些人来利用以及滥用它。
电视广告上有很多让人影响深刻的寓教于乐宣传。比如各种智能学习机器人,有问题不懂就问它。比如说什么少儿学英语,用动画和游戏让孩子记住了英语单词。这种就是纯商业的行为,广告内容都是针对家长的,想要让家长潜意识里认同寓教于乐,以为孩子真的可以轻松地学习。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孩子们通过演戏来理解“白雪公主”的故事
“寓教于乐”的理念对教育的危害巨大。把书本知识用娱乐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很废脑筋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那么多,把这些知识都用一个故事、一个笑话、一个游戏、一段视频来解释给你听,敢问哪个老师有这个精力去为教学备课。对于学生而言,在娱乐中学习效率实在是低。难懂的知识点可以用类比喝联想的方式指导学生理解,但这不等同于“寓教于乐”,学生不会因为老师的一个小游戏去顿悟什么硬知识,学生学习的功课又不是人生哲学。这种教育理念只能培养学生浮躁的性格。
那么,学习中真的不能找到快乐吗?我不会在这里给读者任何幻想和安慰,我直截了当地说,与其想着怎么边玩边学,不如踏踏实实地学习。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教育这么严肃的一项社会活动,却想着从中开发游戏,这不是对教育者的嘲讽和亵渎吗?如果真的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的话,那也必然是自己努力获得回报,拿到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的喜极而泣,那便是学习的乐趣所在,而“寓教于乐”的理念却恰好回避了学习真正的乐趣!

希望每一个为青春奋斗的学子都能不忘初心,不负努力,学业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