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上一句是什么?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①鹊桥仙:农历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渡过鹊桥相会,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②纤云弄巧: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的花样来。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③飞星传恨:飞奔的牵牛星流露出(久别的)怨恨。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⑥暗度:指牛郎织女深夜过桥幽会。⑦金风:秋风。秋,在五行中属金。⑧玉露:晶莹如玉的露珠,指秋露。⑨佳期:指情侣的会面。⑩忍顾:不忍心回头看。
【译文】朵朵的彩云编织出绚丽优美的图案,遥遥相对的牛郎织女在暗暗传递着离怨。银河啊,尽管你迢迢万里无边无沿,今夜,他们也要踏着鹊桥在你河边会面。乘着秋风,踩着白露,哪怕只有这一次的相逢啊,就胜过那人间的千遍万遍。幸福的相会情深意长,甜蜜的佳期竟像一场梦幻,这喜鹊搭成的长桥多么遥远啊,怎能忍心回顾。只要彼此间永远相亲相爱,就胜过那朝朝欢会,夜夜相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愚见】“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这两个对句点出了织女去会牛郎当时的情景。一个“弄”字,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为女主人的一年一度的相会,感到高兴。“飞星传恨”,“传”,同样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们也被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
“银汉迢迢暗渡”描绘了织女渡过迢迢银河要与朝思暮想的丈夫聚会了。“暗”字,一是点出会于七夕,夜晚渡河;二是描绘相会无声无息,人间难以察觉。民间说法,说人们只有在密密的葡萄架下,屏息静思,才会聆听到七夕相会的悄悄话。一年一度,暗渡迢迢银河,迢迢的不仅是银河的宽阔无边,而且暗指别离一年的相思,如银河水之绵绵无边。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玉”暗示了相逢的可贵。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聚会的宝贵难得。那是熬过一年365日才赢得的一夕短暂小聚,但就是这短暂的聚首,恰恰比人世无数凡夫俗子的庸俗爱情伟大得多,由此可见他们爱情的弥足珍贵。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表现了相逢时的情景,满腔的相思化为相逢的儿女柔情。“佳期如梦”,牛郎织女沉浸于相会的美妙时光里,幸福的突然来临让他们如在梦中,何况他们在日日的翘首遥望中。如今,身在何处,相逢是梦中的虚幻,还是现实中的真实?这也从侧面映衬出牛郎织女的不渝情感和深切怀念。“忍顾鹊桥归路”,天近拂晓,分手的时候又快来临。“忍顾”实乃不忍回顾之意,相逢太短暂,意犹未尽,不舍分离。一“忍”字蕴含内心多少细腻、矛盾的情感:酸楚、孤寂、缱绻、留恋。但还是要分离,又开始漫漫的望眼欲穿。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画龙点睛之笔,把整阙词的主旨格调拔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于婉约情思中现豪迈气骨。正是这句体现了词人的爱情观:只要对爱情忠贞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夕之欢呢?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忠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彼此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要可贵得多。
在自魏晋以来,以七夕为题材的诗歌并不少见,但一般旧作均为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而深表惋惜。秦观这首词却不落常套,别具一格。它既写出了长期分隔后偶一相会时的期待与欢乐,同时又寄寓了作者的进步爱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相互的期望,也是相互的誓言,更是彼此强自的排遣和无可奈何的安慰。在两性观念中,秦观将爱情推为首位,这在只知道门当户对、光宗耀祖婚姻观念盛行的古代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同时也更积极,不再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