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中国关于古人的帽子的那些文化

《后汉书·舆服志》有“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的记载。原始人把兽皮、树叶盖在头上以保护头部,产生了帽子的雏形。

中国古代,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帽子是古代“头衣”的一种,并且是最古老的一种,据载从黄帝时就已经开始出现。中国古代的帽,主要有冠、冕、弁、巾帻、幞头、盔等品种。

古代贵族使用的束发物,先将长发绾起再用冠束住。中国古时的“冠”不同于现在的帽子,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不像帽子盖住全部。冠初始时,主体只是一条冠梁,不宽而有褶,两端连于冠圈,像弧形带子从前向后覆发。冠圈两旁有丝的缨带,结于颏下。秦汉以后,冠梁渐宽,与冠圈连成覆杯状,其形制渐趋帽形。冠名目繁多,著名的有汉代梁冠。

冠戴在头上,起到御寒和装饰的作用,没有任何贫富贵贱之分。在《礼记·曲礼上》载曰:“男子二十,冠而字。”指男子20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进入阶级社会后,帽子作为“礼”的象征,成为统治阶级权利和地位的标识。古代冠制是中国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