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一事变简介 ,你知道多少
事实的确如此,只不过不一样的是,丰臣秀吉还没有跨过鸭绿江就被明军一通胖揍给打了回去,而后来的“孙子们”却从“甲午战争”开始通过一点点的渗透,一步一步的蚕食着我国的领土,最终导致双方之间全面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也开始了长达十四年抗日战争。
东北军入关“调停”
1928年6月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谋划的“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不久不治身亡,随后张学良接任东北三省最高军政长官,当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日本的百般阻挠下通电全国,宣布自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改易旗帜。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当时国内报纸有关“东北易帜”的报道
由于张学良后来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多次提出抗议而无果后,以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东条英机和本庄繁等人为首的关东军内部右翼法西斯分子开始积极策划发动侵略战争,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联合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的内战,史称“中原大战”,实力雄厚的奉系随即成为了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经过多次洽谈协商后,9月10日张学良在北陵别墅召集东北军高级干部会议,决定出兵拥护南京中央,9月18日张学良通电吁请“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静侯中央(南京)措置”,同时派遣于学忠、王树常率东北边防军第1军和第2军共十万余众入关武力“调停”,10月,张学良在奉天(今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1年7月张学良又从关外调兵参与讨伐石友三的行动,从而导致东北地区的兵力进一步空虚。
九一八事变
鉴于日本国内的一贯“传统”,早在1927年时任内阁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上,日本政府就讨论和确定了侵略中国的具体方案,并由田中起草制定了一份《对华政策纲要》(也称“田中奏折”),其中就有:“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战略方针,随着东北军的入关,日本关东军开始蠢蠢欲动,频频挑衅,意图挑起中日冲突;

田中义一与《田中奏折》
1931年6月日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和军曹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副团长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处决二人,日方于是借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而杀害日本侨民,煽动日本民众情绪,威逼中方交出关玉衡,事件发生后不久,蒋介石即电告张学良:“现非对日作战之时,以平定内乱为第一……无论日本军队今后在东北如何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要求下,尽管日本人多次挑衅,张学良仍于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以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奉天(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炸毁,并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随即向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晚,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奉张学良之命,要求东北军各部“不准抵抗”,次日凌晨4时,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赶到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30分,日军占领北大营,东北军第七旅撤退至城东10公里处的东山嘴子;

正在燃烧的东北军北大营营房
就在日军进攻北大营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团第3旅团第29联队也向奉天城发起攻击,至9月19日,日军先后攻占了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9月20日长春沦陷,21日吉林沦陷,此后,由于省代理主席熙洽投降,日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轻而易举的拿下了整个吉林省,10月1日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率部投敌,并派出3个团协助日军向省会齐齐哈尔发起进攻,10月16日,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当即从黑河赶赴齐齐哈尔组织部队抵抗日军的入侵,此时,除锦州至山海关一线外,奉天(辽宁)、吉林两省已经全部被日军占领;

日本关东军攻占奉天(沈阳)
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4日上午,日军嫩江支队先遣中队在飞机的掩护下从江桥车站北进,并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攻击,驻守此地的东北军徐珍宝部和张竟渡部共2700余人在马占山的指挥下奋起反击,打响了“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当天下午,日军重新集结了约4000人向江桥阵地发动猛攻,双方展开白刃战,战至晚上20时日军败退,午夜时分,日军企图乘船偷袭,但遭到了潜伏在芦苇内的中国军队的伏击,进攻再次被打退;

嫩江铁路大桥
11月5日清晨,日伪军8000多人分左、中、右三路展开强渡,上午10时,在付出极大的伤亡后,日军攻占了岸边的第一道防线,随后向第二道防线发起攻击,不过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日军的进攻屡屡受挫,中午时分,马占山赶到前线指挥守军从正面发起反攻,同时急调骑兵第1旅从两翼进行包抄,经过一天的血战,日伪军被迫向后撤退,并由进攻转为就地防御;

抗日英雄马占山将军
11月6日,日军前来增援的1个步兵大队和3个炮兵中队到达,双方再度展开惨烈的白刃战,期间阵地几度丢失又重新夺回,由于日军的进攻接连受阻,且连战三天两夜,异常疲困,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于是命令第2师团长多门二郎率第29联队、骑兵第2联队、炮兵第2联队、临时野战重炮大队、工兵中队以及第39混成旅团的一个大队前往江桥地区进行增援,当晚,马占山下令将主力撤至距大兴车站18公里处的三间房;

江桥抗战
11月7日,马占山部马殿九旅和苏炳文旅的1个团赶来增援,中国军队再次击退了日伪军的进攻,见日军损失惨重,本庄繁决定暂时停止进攻;
为了尽快打破僵局,随后几天日军抓紧时间调兵遣将,关东军第2师团几乎全部集结在江桥附近,总兵力超过了3万人,而当时马占山手里仅有步兵第1旅、第2旅吴德林团、第3旅李青山团、骑兵第1、第2旅、暂编第1旅、炮兵团、卫队团和绥化保安大队等共约1.3万余人,经过讨论研究,马占山决定调整部署,重新构筑三道防线;

坚守阵地的东北军将士
11月12日,日军开始向中国军队的前沿阵地发起攻击,守军力战不敌,被迫撤至第一道防线,次日凌晨,日军500余人向新立屯进攻,在守军的奋起反击下日军被击退,中午时分,日军修复了被炸毁的嫩江大桥,为大规模进攻创造出了有利条件,本庄繁于是第三次下达增援令,将第2师团的剩余部队和第39混成旅团的3个大队派往江桥地区,日军大本营也急调3个飞行队至黑龙江,双方从下午一直战至午夜,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乌诺头阵地丢失;
11月14日,日军集合2000余人从左、右两个方向对中国军队的汤池阵地发动猛攻,马占山一边指挥部队且战且退,一边命令两个骑兵团悄悄从两翼进行包抄,激战至15日清晨,中国军队开始从三面展开反攻,日伪军仓皇撤退,遗尸300余具;

日军炮兵阵地
11月16日,日军增援部队陆续抵达前线,随即在飞机、重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国守军顽强抵抗,双方均伤亡惨重,次日,日军再次展开猛攻,尽管中国军队仍竭力死守,并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但由于已经连战数日,士兵们疲惫不堪且敌众我寡,至第二天清晨,汤池、新立屯阵地相继失守,中国守军余部遂撤向大兴屯、三间房一带的第二道防线;
11月18日6时30分,日军轰炸机与重炮联队开始向三间房主阵地展开猛烈轰击,8时许,日军在坦克掩护下全面发起总攻,一直激战至下午14时,在日寇源源不断地补充和增援的情况下,中国守军孤军奋战14天却没有得到任何援助,再加上阵地已经在日军的狂轰乱炸下全部被摧毁,马占山不得已下令撤出战斗,率部转移至海伦,11月19日,日军占领齐齐哈尔,江桥战役结束。此役,马占山指挥的中国军队以伤亡3000余人为代价,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江桥抗战示意图
东北沦陷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于是要求东北军退守锦州,齐齐哈尔沦陷后,南京国民政府察觉到日军将会进攻锦州,因此令中国驻国联大使施肇基提出划锦州为中立区的提议,12月2日国民政府通知英、法、美三国公使:南京方面同意把中国军队撤出锦州和山海关,但是有一个条件,即要求英、法、美三国保证中立区的安全。该方案被曝光后,立即遭到各界爱国人士和学生的群起反对,迫于国内舆论压力,国民政府于12月4日发表声明放弃“锦州中立方案”,同时表示:“日军如进攻锦州,中方将积极抵抗。”
与此同时,一直倾向于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东北问题的张学良,开始秘密安排从锦州一带撤军,12月3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顾维钧致电张学良:“兄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两天后,他再次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也于12月8日电告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

在冰天雪地中行军的日本关东军部队
12月25日,张学良致电国民政府称:“锦州战端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届时日本以海军威胁我后方,并扰乱平津,使我首尾难顾,非但锦州不可守,连华北地盘亦不保。”国民政府于当日复电,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隅。”12月28日,日本关东军第2师团主力渡过辽河向锦州发起进攻,由于张学良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地将军队从锦州撤至滦东和热河地区,1932年1月3日,日军第2师团第38旅团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锦州;

日军迫击炮小队
1932年1月28日,日本关东军第3旅团从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一·二八事变”,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双方激战五天,因为实力差距悬殊,自卫军被迫撤往宾县,2月5日关东军攻占哈尔滨,至此,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东北全境沦陷;
为讽刺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当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马君武先生于1931年11月20日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了题为《哀沈阳》的诗作,诗曰:“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