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未若柳絮因风起全诗(《咏雪》佳篇赏析)


重温中学时代背诵的短篇文言文《咏雪》,出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录着东晋名士谢安与子侄们冬日赏雪的一段即兴对话,谈论的正是雪花的形态: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闲来读文

谢太傅即谢安,太傅是其过世后追赠的官职,谢安在世时担任过吴兴太守、吏部尚书等官职,在淝水之战中还任职过千军万马的总指挥。

就算是大将军也有闲情逸致的时候,谢安这不就在寒冷的大雪日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们加餐补文学课。(“儿女”在古代指的是子侄辈的孩子,而非亲生儿女。)

聚会刚开始没多久,雪就下得很大,谢安很高兴,问众人:“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大家做个比喻。”

谢安哥哥的长子谢长度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比拟。”另一位兄长之女说:“莫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谢太傅大笑,十分满意。而这位女子就是他长兄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时左将军的王凝之的妻子。

谢家子侄,人才辈出,家庭聚会不可能只有两个人回答,而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里就记录了这两句,其实是想做个对比,并未分出胜负优劣。

一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

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文中没有任何评判胜负,却在在末尾加了句谢道韫的来历,暗含之意显而易见,谢道韫也因此有“咏絮才”的美誉。

其实第一个答案很工整,只是比喻稍显平凡,“盐”和“雪”只是颜色形状上的类似而已,这只是表象。“盐”想要化身成雪仍需借助外力去“撒”;

谢道韫的答案很巧妙有趣,比喻的特征更为深刻,“柳絮”和“雪”不仅形状、颜色接近,更为贴切的是,二者都如无根浮萍般,洋洋洒洒漫天飞舞,所凭借的都是“风”之力。

因此,这个比喻更形象,更具诗意。柳絮是春天的意象,雪花是冬日的冷清,用暖春喻冷冬更是绝妙,衔接恰达好处,雪莱还写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谢道韫此人

谢道韫,是与汉代班昭、蔡琰齐名的才女,在东晋被誉为有“林下风气”的奇女子,具有“竹林七贤”的风骨气质。

魏晋时期,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婚姻嫁娶自然是门当户对,谢安为侄女谢道韫挑选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为夫婿。

在谢道韫眼里,丈夫王凝之是“平庸”的,世家大族出身,眼界自然开阔。谢道韫从小耳濡目染,家中长辈兄弟个个都很出色,心中自然期望未来夫婿才情出众,想要的是“灵魂伴侣”。

有人说,谢道韫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原因出自谢道韫对丈夫的评价“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这种说法或许有待商榷。事实上谢道韫与王凝之共生下四子一女,相守一生,最终守寡隐居。

此外王凝之沉迷于五斗米教,在叛军兵临城下时居然放弃了抵抗,反而拜神求出路,最终一家老小儿女尽皆被杀,这也是后人觉得王凝之配不上谢道韫的铁证,无法保护妻儿。

谢道韫当时抱着三岁的孙儿,手持利刃,面对叛乱者毫无惧色,凭借胆识幸免于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