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靡中国的小龙虾时代,你对小龙虾又了解多少呢?中国的小龙虾真正来源
一、小龙虾的概况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栖息于永久性溪流和沼泽,临时的栖息地,包括沟渠和池塘。在溪流中它们通常与植物或木质碎屑混交在一起,会破坏和削弱堤岸。在洪水退去的地区,可以在简单的洞穴被发现。生活在水体较浅、水草丰盛的湿地、湖泊和河沟内。

二、中国小龙虾的由来
中国过去并不出产小龙虾,小龙虾的来历要追溯到二战时期,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 但是考虑到用焚尸炉彻底焚烧的能源消耗太大,而如果采取初级火化,再分解成小块排放的话, 会造成周围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 因此日本人想到了当时日本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螯虾 (小龙虾的前身), 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 克氏螯虾被成批运到日军驻地, 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 改良后的克氏螯虾表现出 比起前辈更出色的适应高腐败水体的能力,更强的繁殖能力, 尤其是适应矿物性毒化水体的能力更是出色, 日方解密档案表明:高营养化,低氧水体中的肺吸虫病和黑鳃病,克氏螯虾几乎终身携带,但是死亡率接近于正常值。 而铅,汞,砷等严重致畸化学元素, 在克氏螯虾体内即使积聚到正常值的几百倍也未见子代出现大面积的基因突变。 从此克氏螯虾借着疯狂摄食中国人未火化完全的尸体 在中国大陆生存了下来,随着日军的投降,撤退。 日本军方带来的克氏螯虾却并未淡出中国大陆, 相反的,克氏螯虾吃着腐败的动物尸体,被农户过量使用DDT毒杀的浮游生物,各种动物的排泄物,和人类丢弃的生活垃圾….,渐渐地发展壮大,最终在今天遍布全国,每一个能见度为零的小河沟, 每一个化工厂和化粪池的排污口,都可以看到克氏螯虾慢腾腾的身影,并最终成为国人的美餐----小龙虾。
三、小龙虾的争议
1 小龙虾是虫?
传言A: 小龙虾不是虾,是一种虫子,外国人都不吃。
结论 :果壳网科普专家瘦驼昨日介绍,小龙虾是一种淡水螯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蜊蛄科螯虾亚科。它也有自己的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的故乡既不在中国,也不在日本,而是来自遥远的北美洲,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区域。
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在干净环境和污染环境都能生存,是这类虾的特性,小龙虾能吃的东西很多,胃口很好,属于杂食性动物,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都吃得下。
记者昨天查询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有过统计,全世界每年小龙虾贸易量高达30万吨以上。科普专家瘦驼说,在小龙虾的故乡美国,早在200多年前就开始吃小龙虾了,而且量很大,还有不少专门卖小龙虾的市场,欧洲国家也吃,只是日本人确实不爱吃,因为觉得小龙虾肉质比较柴。
2 餐馆小龙虾多来自河沟?
传言B:小龙虾养殖成本高,零售价一般在2.50元/斤,无利可图,市面上所有的小龙虾全部由闲散农户在本地河沟里收集,往往越是污染严重的河道小龙虾越多,水越干净,死得越快。结论 :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助理边疆介绍,小龙虾有生长在稻田里、乡村水沟里的,但光靠这些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另外,小龙虾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养殖成本并不高,目前餐馆里供应的小龙虾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像北京的簋街最拿手的“麻小”,主要来自江苏一带,与江苏盱眙建立了专销店。
边疆表示,他曾到江苏盱眙看过专门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对水的洁净要求很高,小龙虾可以在清水里生长,它跟鲫鱼、甲鱼、泥鳅的生活特性比较相似,干净环境和污泥环境都能生存。
3 体内各种重金属超标?
传言C:小龙虾对有毒水体有极强适应力,铅汞锰铬砷等重金属能在体内积聚到正常值的几百倍。
结论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昨晚表示,即使水环境中有重金属,从生物富集的角度,一般也是集中在头部,但也不会积聚太多的重金属,建议不吃虾头即可。一般只要是合法养殖的小龙虾,就问题不大。
果壳网科普专家瘦驼则称,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转移到外壳,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因此它体内重金属未必一定超标,“从目前我查询到一些监测数据看,没发现小龙虾重金属超出标准限值的”。
据悉,上海、苏州、安徽等多个地方对小龙虾曾进行过重金属含量调查,未发现问题。
5 跟横纹肌溶解症有关?
传言D: 肺吸虫病小龙虾终身携带,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结论 : 昨日,北京市卫监部门表示,小龙虾和蟹类都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用烤、炒或腌、醉等加工方法不能将小龙虾体内可能携带的肺吸虫囊蚴(幼虫)全部杀死。市疾控中心表示,预防肺吸虫病只要不生食或半生食小龙虾、蟹类即可。
专家介绍,在蒸煮温度保持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0分钟,方能确保肺吸虫囊蚴杀灭。此外,小龙虾的虾头易潜伏细菌、寄生虫,所以一般不要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