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德国的“关税同盟”对德意志统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一、关税同盟:打造经济一体化
拿破仑的征服使莱茵河流域和巴登、巴伐利亚等西南地区率先开启了现代化步伐。

到1930年代,德意志兰出现了土地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两个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起点,而在一个相对保守落后的地方搞现代化,尤其需要强劲的国家导向和政治的推动。
拿破仑战争使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开启了现代化征程,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但现代化需要统一的国家领导,拿破仑的征服是想更多地从分裂的德意志土地上索取更多,他给德意志民族统一事业带来的首先是阻滞,而不是推动。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德意志人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要生存就得改变现状,普鲁士工业革命拉动整个德意志工业革命。
而1930年代的关税同盟和铁路建设把整个德意志兰打造成一个类似现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彼此守望相助再不分离。
德意志兰的现代化是从拿破仑的占领开始的,莱茵兰经济的繁荣催生了莱因文明,造就了日益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

随着普鲁士农业改革的完成,原先的封建庄园制和领地制逐步过渡为资本主义的容克地产制,普鲁士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其他各邦所做的改革也不同程度地触及到落后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化得到大力推动,德意志工业现代化步步推进。
资本主义生产需要市场,但分裂的政治版图使得关税林立,德意志联邦有38个主权邦国组成就有38条关税;商品的流通要交多次沉重的赋税;

这样的局面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也无法用统一的关税政策保护德意志的民族工业,不利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发展。
作为资产阶级著名的经济学家,李斯特力主建立统一的关税同盟。
李斯特是很有思想的人,善于思考而且身体力行,早在1819年就在法兰克福创建了德意志商业手工业联合会,积极为废除联邦关税建立全德关税同盟奔走呼号。

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梅特涅顽固阻挠李斯特的请愿。
在拒绝请愿书所示内容的情况下,李斯特率代表团访问德意志诸多城市,最后受残酷迫害流亡国外。
欣慰的是,李斯特20年代提出的建立统一关税同盟的主张引发了普鲁士足够的重视。
由于梅特涅对德意志统一的冷漠,给经济强大的普鲁士夺取德意志霸权赢得了机会。

李斯特的主张让有头脑的普鲁士高级官员意识到,关税同盟可以为普鲁士用来执行独立的民族统一大业政策服务。
普鲁士财政大臣莫茨1829年就很有预见地指出,关税统一必然会带来德意志诸邦政治上的统一。
普鲁士为什么在德意志诸邦中率先力推统一的关税?主要是出于以下因素的考量。

第一,施泰因和哈登堡的改革使容克资产阶级化,在领导现代化的同时普鲁士当局显示了惊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即便是保守派也意识到,要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只有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自上而下地采取措施,又能防止类似法国大革命那样的事件在本国上演。
统一关税可以增加赋税收入又能维持统治的地位。

第二,普鲁士特殊的领土位置。
普鲁士本处在德意志的东部边陲,维也纳会议使它得到西部莱茵兰地区以及威斯特伐利亚和萨克森的部分土地。
从而使领土变为东西两大块,汉诺威和黑森等邦国插入普鲁士的土地,妨碍了普鲁士的经济发展,唯一破解的办法就是实施包括这些地区全在内的统一关税。

普鲁士的土地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关税体系同样混乱,阻碍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走私严重关税流失严重,也迫切要求实行统一关税。
鉴于此,1818年普鲁士首先出台关税税则,取消了国内的诸多关卡。
与其它邦国的当政者相比,普鲁士政府带有显著的积极进取意识,面对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德意志工业化,其它的邦国只是容忍,而普鲁士却是一马当先参与其中。

在推进统一关税的进程里,普鲁士所做的贡献最引人注目。
1819年与图林根首先订立关税条约,之后与南德诸公国、南德商业联盟订立条约,规定免除货物的税费。
1831年黑森加入关税体系,标志着普鲁士东西领土之间的关税障碍被打通,普鲁士认识到,关税政策不仅能加速国内的市场流通。

而且能打通普鲁士和外界的贸易壁垒,甚至可以动用关税这支大棒控制其他邦国从而在全德意志打败奥地利这个宿敌,达到统一德意志全境的目的。
其他邦国在普鲁士的威胁利诱和现实的启发下也意识到加入统一的关税乃大势所趋。
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是普鲁士对德意志工业化做的最大贡献,它的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大量关卡被取消,在民族尚未统一的情形下营造了一个巨大的流通市场,加速了货物的运行。
南德地区生活所需的粮食和工业化所需的煤铁能源源不断地从普鲁士输出。
这样加强了南德地区对普鲁士的经济依赖,各地货物的互补性加强,普鲁士让其他邦国的经济纳入自己的市场,在诸邦的经济权重加大,小德意志地区经济渐渐一体化。

第二,加强了不同地区专业化的形成。
由于货物的流通互补,德意志东部主要经营农业,而西部地区主要经营工业,西部地区需要的粮食依赖东部供应,东部地区所要的工业用品则由西部提供。
有学者认为这是德意志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
地区专业化使德意志在经济上联系紧密,为德意志的统一提供前提。

第三,由于经济联系的加强,入盟邦国的法律得以协调,尤其是在货币和度量衡上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货币的使用上,因为涉及关税征收和收入分配,缔约邦国通过德累斯顿条约,确定塔勒尔和古尔登作为北部和南部流通的货币。
在度量衡上,把“公担”作重量单位,把“米突制”作长度单位,还统一了票据等。

在德意志完成统一之前,普鲁士已经凭借领导关税同盟成为德意志经济界叱咤风云的龙头老大。

二、铁路: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
关税同盟对分裂各邦经济的一体化影响深远,现代化进程需要各种资源的整合,铁路的出现提升了资源配置的速度。
早在1825年,李斯特就制定了铁路建设的计划。

1835年出现第一条铁路路德维希铁路,主要运送矿石,当建设铁路的消息传来,李斯特兴奋地把铁路和关税同盟比作双胞胎。
它们互相支持,预言德意志各邦一定能联合成“伟大、文明、富足、强大和不可侵犯的民族”,“铁路网络将把各邦连在一起。
当物质层面的统一完成后,精神层面的统一也将完成”。

如果说关税同盟的建立把德意志兰绝大部分的地方连接成为了一个相对统一的经济体。
那么德意志境内的驳船、车马等落后的交通工具则难以适应同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运输需要,铁路的建设对德意志经济一体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德意志早期铁路受市场驱动,多由商人私人投资,1839年超过100公里的铁路通车。

到1845年建设的铁路总里程达2143公里,一共完成29条铁路,只有7条为政府投资,到1871年全德意志统一,还有大半铁路为私人运营。
德意志工业化虽然起步较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为晚,但30多年的努力可谓是卓有成效。
1850年铁路里程5856公里,以后逐年稳步提升,1859年时已经超过10000公里。

到1869年德意志快要统一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7000公里,这个数字已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居世界第三。
1840年代初期,德意志使用的铁轨绝大部分多由英国生产,自产能力低下,但到50年代初期局面开始改变,生产能力逐年提升。
1854年德意志兰已经有超过一半的铁轨做到生产自给。

到1863年德意志兰绝大多数的铁轨都可以自给自足,在技术方面甚至超过英国这个老牌工业化国家。
德意志兰30多年建成了纵横全境的铁路网,建设的速度堪称欧洲之最。德意志境内铁路的发展为什么起步晚而发展速度快?
第一,德意志商人对铁路的投资抱有极大热情。

莱茵河地区,铁路运输可以把来自英国的煤炭运转当地,而售价只有当地价格的一半,对德意志商人有很强吸引力。
英国铁路公司的赢利直接促成德意志商人对铁路投资。
这样在工业区和商业中心城市铁路修建逐年增长。
第二,德意志铁轨生产水平的提高更多地满足当地运输的需求。

开始时铁轨主要依赖进口,19世纪40年代后引进了英国先进的冶炼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后德意志自己产的铁轨逐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了生产自给,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铁轨用于建设。
第三,各邦国渐渐意识到铁路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加大投资。
刚开始,铁路因为费用高昂,已经建了好多马路,能够维持陆地的运输,不想重复建设,政府缺乏热情。

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这些邦国意识到,交通落后会直接影响本国的经济和财政收入,甚至影响政权统治。
比如普鲁士政府1848年革命“叛乱分子”坐火车到各地集会,速度比军队还快。
自此,他们意识到铁路的至关重要,国家强势干预并参与兴建的力度加大。
德意志中部的黑森竞相投资铁路,希望建成中心枢纽。

公私两方面对铁路投资的加大直接助推德意志兰的工业化进程,铁路和关税同盟一起构成现代化建设的一体两翼。
一位德意志诗人把铁路比成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可谓非常恰当。
首先,铁路的大规模建设破天荒地打破了各邦国之间长期分离联系缺失的状态,便利资源的配置和人员的往来,为经济的协作和发展营造了现实条件。

其次,铁路促成更大程度的经济一体化,有效地打击了各邦国分离主义势力。
就像一个无比巨大的铁钳把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紧紧地夹在一起,经济的紧密联系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变化。
第三,铁路网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政治价值。

廉价便捷的火车给人们出行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德意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连成一片,对于培养民族自信,唤起民族意识,增强防御力量,功莫大焉。

三、关税同盟和铁路网建设的意义
关税同盟的建立是普鲁士为德意志现代化做的最大贡献,在民族还没有统一的情况下,促进了一个准民族统一市场的最终诞生,推动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而遍布全境的铁路网的建设,直接推动了蒸汽机和机车制造业的生产,便捷的运输使成本下降,企业运转也随之加快。

同时,铁路将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还使得政府对所属各部分的控制能力显著加大。
随着邦国间的彼此竞争邦国之间的联系加强,在统一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铁路网不仅使得单个的邦国最终全面融进了统一的时代潮流。
还在三次王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战略功效,特别是在对法国的最后一战中,高效运作的铁路网帮助德意志诸邦战胜了对手,赢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

四、普鲁士:德意志经济一体化的中流砥柱
普鲁士在德意志诸邦中较早在经济与社会方面做出了改革,工业现代化步伐较快。

1833年,普鲁士领导建立关税同盟,在德意志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建成一个庞大的内部市场。
在便利自身经济的同时,促进了入盟各邦国的经济发展,使大家普遍受益,提升了自己在各邦国中的威信,同时带动了整个德意志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本来统一德意志的可能会有由奥地利支持的大德意志方案和由普鲁士主导的小德意志方案两种选择。

由于普鲁士经济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使封建势力顽固经济落后的奥地利难以望其项背,奥地利已经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失去了话语权。
这样统一的领导权十分现实地落在了普鲁士当局的手里。
有资料表明,到1865年,在德意志联盟里,普鲁士的煤、钢和铁比重分别占85.3%、86.3%和78.1%。

经济实力的成就使得各邦国在工业化的过程里资源也大多依赖于普鲁士,这样普鲁士从某种程度上掌握着参加关税同盟的各邦国的经济命脉。
纵横东西南北的铁路网的建设又加固了普鲁士和其他邦国的联系,使得普鲁士在德意志诸邦经济一体化潮流中成为中流砥柱。
一方面,普鲁士可以利用经济筹码对加入关税同盟的诸邦国发号施令,使其唯其马首是瞻。

巨大的物质经济利益让其他本不愿意归附的邦国对普鲁士不得不选择屈服。
除了接受普鲁士的指挥,没有其他选择,正如符腾堡当局所言,“因为我们的需要使然”。
另一方面,普鲁士还可以在主导德意志事务的过程里,将奥地利轻松排除在关税同盟之外,大大削弱了昔日宿敌奥地利的影响力。

普鲁士在经济一体化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改变了整个德意志的地缘政治格局。
以普鲁士为主体的各邦国铁路网的形成,改善了德意志四面被包围的处境。
便于把德意志打造成欧洲心脏地带坚固的战斗堡垒,加速了德意志统一的历史进程,为日后统一德意志诸邦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石。
从公元15世纪开始,德意志土地一直就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在周围的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轰轰烈烈建设现代化的号角吹响的时候,德意志兰还是封建邦国林立,战火频仍,民不聊生。
三十年战争之后,神圣罗马帝国被分解成300多个邦国和1000多个骑士领地,这一片土地更是贫瘠萧条,民生凋敝。
人民盼望统一,希望有安宁的环境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年复一年的斗争,300多年之后,终于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
这是德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也是近代欧洲以及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近代德国的崛起使得全世界的人们瞩目这块热土,诸多有识之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别从多个维度探究了关于近代德国统一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