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致临门而泄?用四君子汤加减,健脾胃,固肾气
古人常说:读书不如读案。古代学医之人大多都是随师侍诊,很多的医学名家靠的都是这种方法。因为医案记录了医生的整个实践过程,非常具有可参考性,比理论来的更实在。
所以从古至今,学医的人不可不读。明代中医学家孙一奎也说过:“医案者何?该诊治有成效,剂有成法,固记之于册,俾人人可据而用之。”

现在的我很明白医案的重要性,人人皆能从中获益,能涨知识,能拓宽思路,还能传给后人。所以,我写医案也是抛砖引玉,更希望能够带动大家多了解一些真正治疗过程中的辨证方法。
今天讲在男性群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PE。对于这一问题,中医临床中常见的证型有湿热下注、肾气亏损、肝气郁滞、脾虚、血瘀等,在治疗时首先就需要分清楚是哪种证型。

前些天门诊来了一位28岁的男性患者,第一眼看过去就感觉不太好,脸色苍白,精神不佳。
他说来这就是看PE问题的,因为听说有人在这治好,所以也想试一下到底还能不能行。我询问后得知他的症状有:食欲不振,总觉得撑胀,身困体乏,失眠多梦,大便不成型。

又观其舌质淡,把脉后发现其脉象细。根据这些情况,再凭我多年的经验就可判断出他这是脾虚证,为了证实,就又向他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他都一一回答:平时思虑较重,懒言少语。工作方面也是加班较多,最近还忙着结婚的事情。
这一说我就心想,这还必须得根治了!

我开了方,主要以补益心脾,固涩肾气,养心安神为主。并告诉他因为是脾胃的原因,所以不要吃生冷食物,每顿饭吃八分饱就可以了。还有平时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太劳累。
我说你想治病,就要按我说的做。休息这话一定得听,很多人当成耳旁风,这万万是不行的。

他保证会按照我说的来做,按时服药,不到10天,就食欲大增,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了,大便也开始成型了,我继续让他续服,直至痊愈。如今阳举顺利,诸事顺意。
说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胃来造血,脾来输血,如果脾胃虚弱了,身体就很难吸收营养,体内缺少养分,就会气血不足。气有固涩、收敛津液的作用,气虚时固涩的作用就会减弱甚至失常,无法固涩精液,就很容易出现PE的问题了,就好比一个水龙头,水龙头松了,水肯定就流走了。

方用四君子汤来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此乃四君子,主要用来健脾益气;加陈皮,能够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再加芡实、菟丝子、龙骨、牡蛎用来益肾固精,收敛固涩,这就相当于是把水龙头拧紧。
最后加上五味子、酸枣仁,以宁心安神来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