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古城——陕西韩城芮国故城遗址
芮国故城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又称刘家洼遗址。南距县城约20余公里,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洛河的二级支流鲁家河由北向南从遗址中部穿过。刘家洼遗址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出土有春秋时期的铜戈、陶罐等,2016年底遗址内的墓葬被盗,追缴文物400余件(组),包括鼎、簋、壶等青铜重器,表明此地应是春秋时期的一处高等级墓地。2017~201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渭南市、澄城县的相关文博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刘家洼遗址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

芮国故城遗址示意图
遗址的西、南、北三面以自然冲沟为界,西北角有一段人工壕沟,与西侧和北侧的自然冲沟相接,再通往鲁家河,这段人工壕沟长约300、宽6~25、深2~3米。遗址的东面由一条南北向人工壕沟与外界相隔,人工壕沟长约1500、宽3~4、深2.5~3米,其南、北两端与自然冲沟相接,从而形成一个以自然冲沟和人工壕沟相连、几近封闭的大型遗址区。遗址东西长约2000、南北宽约1500米,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鲁家河将遗址分为东、西两区,遗址内分布有丰富的春秋时期文化遗存,包括城址区、夯土基址密集区、一般性居址密集区、高等级墓地和中小型墓地等。

城墙的夯土层
城址区位于东区中部,夹于南北两条小自然冲沟之间,东与黄土台塬地相连,地势向西缓降,至鲁家河边的二级阶地上,呈东高西低的缓坡状,上下落差约80米。城址南、北、东三边可见夯土墙基,西邻鲁家河河道,从而形成一个基本封闭的不规则城区,东西长500、南北宽2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址南、北、东三边的夯土墙基断续残存总长约340、宽2~3米,各处宽窄不一,局部残高2米。夯层厚约7、夯窝直径3~4厘米。

城址内的遗物
城址内勘探发现有2处夯土台基(单体面积均超过300平方米)、1处大面积淤土区、部分道路和大量灰坑等,采集有鬲、盆、罐、豆、三足瓮、板瓦等春秋时期的陶器残片,尤为重要的是采集到一件陶范残块,说明可能存在铸铜活动。

发掘的M1大墓
在城址西侧发现有一条大致呈南北向的人工壕沟,现存长约50米,南端与自然冲沟相接,北端向北部的自然冲沟延伸,推测壕沟总长约170米。经解剖发掘可知这段人工壕沟宽约8、深6~7米,沟内堆积中包含有丰富的春秋时期陶器残片和大量板瓦,以及大量的人工搬运石块。

M1墓中发现的彩绘木俑
以上迹象表明城址位置居中,地势险要,遗存丰富,功能完备,应是刘家洼遗址最核心的高等级贵族居住区。

M1出土的成套编钟
该处墓地出土了芮公、芮定公、芮太子白等铭文铜器,目前所有铭文均和“芮”有关,未发现其他国别的文字材料,据此判断刘家洼遗址应是春秋早中期芮国的一处都邑性遗址。M 2 发现有芮公铜器,结合墓葬规模,推测墓主应为春秋早中期芮国的一位国君。

M3出土铜鼎
遗址布局和功能完备,诸如城址、大面积夯土基址、壕沟、陶范及制陶等手工业遗存皆已具备,并有最高等级的芮国国君和夫人墓葬及中小贵族墓地。刘家洼墓地大墓集中埋葬丰富的青铜、金、玉等质地的礼乐器、兵器、棺饰等随葬品,中型墓随葬品普遍较少,小型墓几乎不见随葬品,各类墓葬中陶器均罕见等特征,都与梁带村墓地类似,故可认为刘家洼遗址应为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

出土的石编磬
春秋时期诸侯级墓葬的乐器组合基本是一墓只有一套青铜编钟和石编磬。刘家洼大型墓的乐器组合则出现一墓有两套青铜编钟和石编磬,这一现象是同时期最早的例证。刘家洼的大型墓葬还配有多件漆木建鼓、铜钲、陶埙等,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乐悬制度中的最高级别。M1的石编磬可以演奏五声音阶,音高准确,音色清脆悦耳,堪称绝世珍品,为我国古代乐器发展史和音乐考古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